一、做一个好人,是一件重大的事情
什么是好人?真的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。
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所提供的注脚,并结合普世价值观,可以试着这样归纳一下好人的标准:
一是与人为善。朋友问我,什么是善行?我的理解是,所谓善行就是:做好事,做完自己心情变好。反之,如果做了,心情并没有变好,可能也就算不上善行了。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,其实很复杂,我认为做好事最好讲一点回报,回报就是——自己心情好,这样才能不断地做下去。
二是想别人比想自己多那么一点点。仁义的仁,人字旁,加上两横,上面一横是自己,下面一横是别人,本质上的意思是,想别人比想自己多。
三是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具备包容心、换位心、慈悲心、恻隐心,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。
五是尽量不麻烦别人。
六是学会给予。给予是人类最优雅的姿态。星云大师云,所谓给予,即:给予方便,给予希望,给予信心,给予欢喜。真是一个操作系统,值得每一个人去细化与实践。这个世界因为给予而会变得越来越好!
对于教育而言,教会孩子做人,是核心任务。而教会孩子做人的起点应当是,让孩子坚信自己是一个好人,并且始终用好人的标准要求自己。孔子说,“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”,启发和唤起孩子内心“我欲仁”的良知,是取得教育时效性的重要途径。
二、名利与幸福
听收藏家马未都谈名利,让我深思。人活于世,不能把自己挂起来,要清晰看到人的发展分三个境界,其顺序是不可变动的:
第一境界是趋利,人都是趋利的,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这里的道是仁义,是道德底线。
第二境界是逐名。这里的名是名誉,而不是出名。换一个角度说,当一个开始珍惜的名誉了,就成名了。
第三境界是安宁,当实现第一境界、第二境界以后,人就开始注重灵魂生活质量。
让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,这三个境界是有固定顺序的,如没有经历一、二,直接谈三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。比如经常听到有人说,我对名利看的很淡,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名利两个境界,这句话打死我也不信。
让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,人的生命意义,除了“名—利—安”以外,可能还可以找到其他高明的线索,比如“体验—创造—爱”。
这两条线索,都可以作为人一生修行的过程,都是人的意义得以实现和提升的途径。
三、一个教师怎样才会有前途?
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。我们通常会关注的专业技能的发展,大致分为四个阶段,即:普通教师—教学能手—学科教育专家—教育家,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指标和评价办法。
可是,专业发展真的那么重要吗?
北京大学职业教育专家陈宇教授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思考角度:
他说:到底什么样的人在职场能成功?通过三十年观察,他发现:第一,他(她)每天用笑容迎接生活和工作;第二,他(她)的到来是团队的企盼和快乐;第三,遇到难题时,领导总会想到他(她)。只要具备其中一条就能成功。如果三条齐备,则前途无量贵不可言。!
四、方向感
幸福在于选择,而所有的人都有选择活法的权利。归纳起来,活法有两种,一种叫“精彩”,有方向、有目标,很勤奋。第二种是“忙乱”,没有方向,没有格局,当然也很勤奋。其他活法或许还有,比如浑浑噩噩、绝对自我主义等,不在我所讨论之列。
难就难在方向感的养成——
所谓方向感,就是不管你站在哪个街面上,能尽快依据有限的信息判定方向。如何培养方向感呢?我想应当有三条线索:
一是学会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。
二是尝试列出不断阶段的目标(短、中、长),并依据自己拥有的信息和条件,对实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有自己的办法、措施以及适应变化进行调制的策略。
三是行动。再好的计划和方案都需要行动,行动是人最要紧的能力。
五、人不能高估自己
一名演员成功了,他总是以为自己是天才,容易忽略了导演、编剧的重大作用。其实,任何演员成功了,首先应当看到,其他人的作用才是主要作用,因为,机会成本才是主要成本。
一个人的才能与创造力,在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可能只占10%,其他的一切都是别人给予的(即使是老大,没有老二也成不了老大)。因此,人的在一生中,感恩,换位,慷慨,三大素质所起的作用,至少应当占90%。文艺界、学术界、教育界、商界、政界莫不如此。
我的感悟是:心态决定命运!
比如一名教师的成功(成为名师),90%靠学校特别是校长和同事、学生给了机会、期待、积极评价。这样的心态才是成熟心态,大凡能有所成就的人,事实上内心里都是谦卑的、感恩的。而人的恐惧与不安,正是来自自己以一种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世界,守住心态,就守住了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