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百年党史故事系列】建党篇—首译宣言 传播真理
我是永乐高033net艺术教育系的老师贾彦娇,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党史小故事—首译宣言 传播真理。
1848年《共产党宣言》问世,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。但是,多数人却并不知道,它的第一个中译本是在浙江一个小山村里诞生的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五四运动前后,中国正外在时局大动荡和思想大解放的状态,各种新思潮来势汹涌,冲开了传统的思相辇锢,围绕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,那几年里知识界先后发生了三次论争。通过三次论争,马克思主义理论脱颖而出,成为新思潮中的主流。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论争中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,逐步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,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。
从长远发展来看,持续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,需要一本完整而系统指导思想的新武器,这本书正是《共产党宣言》
1920年1月,陈独秀乔装成一个商人悄悄离开北京前往上海。在陈独秀的行李中有一本英文版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他准备将此书带到上海,并物色一个合适的人将其翻译成中文。
1891年出生的陈望道留学日本四年,阅读了不少日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。他精通外语、汉语功底深厚,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,这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,让陈望道成为了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版翻译的最佳人选。陈独秀到上海后不久,他立刻把自己的英文版《共产党宣言》托人带给了陈望道,共它翻译是参考。
陈望道带着英文版和日文版的《共产党宣言》回到自己的老家,为了安全和安静,他直接住进了自己的柴房。在这个小拆房屋内,陈望道全神贯注的投入到了翻译工作之中。当母亲送来了粽子和红糖,她错把粽子蘸上墨汁吃到嘴里依旧没有察觉到,反而觉得墨汁的味道是甜的,这种甜来自他多年来苦苦寻觅救国图存之道,获得共产主义这一信仰的甜。来自那一代热血青年,为改变国家的苦难命运,探寻到共产主义这一真理的甜。
1920年三四月间陈望道完成了翻译工作,没过多久陈独秀拿到了《共产党宣言》的中文翻译成稿,他就迫不及待地朗读起来,当读完最后一句“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阿”不禁拍案叫绝。他赶紧请通晓日、德、英、法四国语言的李汉俊帮助校阅,最终他们决定以“社会主义研究社”的名义对外公开出版。
1936年7月,毛泽东对来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•斯诺坦露了自己思想成长的心路历程,“我接受马克思主义,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,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。”
而陈望道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正式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。或许连陈望道本人也未曾料到他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教育鼓舞和激励过的革命者,何止成千上万!
同学们,回望大道,波澜壮阔,展望来路,其道大光,青年是一个美好的词汇。30岁的青年马克思写出了《共产党宣言》,29岁的望老翻译出了这部伟大的著作,习近平总书记说,青年人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,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,国家才有前途,民族才有希望。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,身上凝聚着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希望。因此面对未来无限的可能,我们要真正的做到信仰如山、信念如铁、信心如磐,绽放属于我们青年人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