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激发无限活力
—— 五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
(一)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
日月经天,江河行地。创新是在人迹罕至的荒山原野中辟出新的道路;是在布满暗礁险滩的浩瀚江海里探索新的航道;是在人们前所未闻或视而不见的时空中摘取新的花朵。
(二)思想解放一步,创新就会发展一步;思想超越一步,创新就会超前一步。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,也是对思想解放成果大小的检验。
中原经济区持续、延伸、拓展、深化了中原崛起战略,正是创新的成果。
中原经济区建设呼唤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,呼唤敢于创新的精神风尚,呼唤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。
(三)与时俱进,应物变化。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思路举措的制定者和实施者,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和监督者。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,领导方式创新到什么程度,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推进到什么程度。迅一传奇私服发布网
把握每个时期的新特点,把握创新的基点和进步的关键,是创新的基础,也是转变领导方式,促进科学发展的必需。
(四)惟有创新,才能突破自己,惟有创新,才能超越别人。
(五)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新思考。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发展的必然,各级干部必须从转变领导方式入手,积极思考如何从最需要之处出发,准确定位、主动融入?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,发挥优势、合理布局?如何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系统工程中,统筹协调、全面推进?
(六)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需要新视野。从全球看,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,有效扩大内需,增强内生动力,是当前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;从国内看,区域经济“均衡发展”问题迫在眉睫,各大经济板块已被激活,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;从河南看,结构性矛盾、增长方式粗放、统筹城乡任务重等难题迫切需要破解。
(七)河南未来发展的路径需要新探索。我们既有区位优势、文化优势、人口优势、农业和粮食优势等,又有人口多、底子薄、基础弱、发展不平衡的羁绊;既有好的趋势、好的态势、好的气势,又面临着“钱从哪里来、人往哪里去、粮食怎么保、民生怎么办”这四道难题的严峻考验。越是向前推进,触及的矛盾就越深,碰到的阻力往往就越大。
(八)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需要新作为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丰富,既有经济发展的需求,又有政治民主的需求;既有社会和谐的需求,又有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。“干活不由东,累死也无功。”如果我们对这些不掌握或掌握不够,领导方式的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和方向。
(九)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,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、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,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、转变领导方式、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,做到谋划多一点、服务多一点、创造条件多一点、依法依规多一点、求实求效多一点,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,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。
(十)有梦想才有追求,敢冒险才有突破。创新必破旧,破旧方立新。
要打破的“框框”有哪些?
一个是“老”,因循守旧、刻舟求剑。抱着老黄历,对付新问题;安排事情,行政命令;做好做孬,事完算了。跳不出旧思维、想不出新办法、拿不出新举措、走不出新路子,总想用老办法、老经验、老套路推进工作。结果是,工作落后,问题成堆。
一个是“怕”,畏缩不前、故步自封。怕冒风险,怕出乱子,怕担责任,不敢越雷池一步。更有甚者,自己不敢创新,还要压制别人。他们视敢于冒尖者为“冒失”,视打破常规者为“异类”,视富有个性者为“不成熟”,惯于“枪打出头鸟”。结果是,阻碍探索,抑制创新。
一个是“懒”,碌碌无为、守株待兔。不了解新形势,不学习新知识,不研究新问题,不知道抓机遇,混日子,熬资历,盼着天上掉馅饼。结果是,贻误战机,丧失机遇。
一个是“浮”,本本主义、削足适履。唯书、唯上、不唯实。“本本”上说种个什么能增收,他毁田伤农弄个烂摊子;上级号召搞开发,他征地拆迁弄个空壳子。不看实际情况,不抓实际问题,以文件落实文件,以会议落实会议。拍脑袋决策、拍胸脯保证、拍大腿后悔、拍屁股走人。结果是,劳民伤财,乱子不少。
一个是“跟”,东施效颦、生搬硬套。人家打锣搞个节,咱也敲鼓弄个会。人家咋着咱咋着,跟在别人屁股后面,不动脑筋,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不善于超越,不善于创造,不善于领跑,一阵风,大忽隆。结果是,一无所获,一事无成。
这些“框框”,其根子就在于创新意识不强、创新动力不够、创新能力不足。
(十一)实践证明,创新的动力来自对人民负责的精神,创新的本领源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。我们要善于以创新的意识、创新的胆略、创新的思维来谋划河南的现在和未来。
(十二)尊新必兴,守旧必衰。坚持“四个重在”,破解“四道难题”,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。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提高执政能力,领导方式才能如云行雨施,自然而然,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,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。
(十三)创新才能激发无限活力。
创新不是一时冲动和凭空想象,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。创新不是盲目的“无中生有”,创新精神的实质是科学精神,必须尊重规律,求真务实。
领导方式创新,“新”从何来?
从把握客观现实中来,找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办法谓之“新”。创新必须深入基层一线、紧抓客观现实,认识新事物,找到新办法,解决新问题。
从解决问题的需要中来,破解未曾遇到的难题谓之“新”。“四道难题”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:既要金山银山,更要绿水青山;既要保证粮食安全,又要推进工业化、城镇化;既要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,又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……创新工作思路,寻求具体的解决办法,一具体就突破、一具体就深入、一具体就落实,方能化劣势为优势,变压力为动力。
从持续正确的思路中来,在原有思路上有所突破、有所超越谓之“新”。在继承中丰富,在继承中发展。河南这些年来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、生态和环境为代价,“三化”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。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,就要坚定地走下去。持续不是原样照搬,墨守成规不是持续,推陈出新才会发展。
从敢想敢干的宏大气魄中来,敢破、敢立、敢闯、敢试谓之“新”。小平同志曾经指出:“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,勇于探索,勇于创新的闯将。”创新最需要的素质就是敢于想别人不敢想,做别人不敢做,要善于抛开一切陈规,以全新的视角来考虑问题。放眼深圳、浦东等沿海发达地区,正是因为敢想敢干,锐意改革,冲破重重障碍,他们才成为了市场经济战场的排头兵。
建设中原经济区同样需要“敢为天下先”的胆识,多想办法,多策并举,变不利为有利、变不能为可能,千方百计把事情干成。不为失败找理由、要为成功想办法,做到既要敢干、又要会干,趟出一条中原崛起的新路。
(十四)创新,本质在“新”,核心在“创”,需要勇气、智慧和激情,说到底,最需要的是思想解放。
“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。”创新,说起容易,做起难。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实干,有实干未必有创新,但没有实干,说一万年也没有创新。只有在实干中找准问题,发挥主观能动性,创造性地解决问题,才是实现创新的真正途径。只有真正做到“转变政府职能、转变工作作风,提高行政效能、提高公务员素质”,才能进入新状态,达到新境界。
(十五)创新从转变职能、不断改革入手。
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是为做官,而是要真诚地为人民谋利益;职能部门不是“管、卡、压”,而是要为企业、为群众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。群众需要的地方多服务,群众不需要的地方少出现。弯下腰来多干实事,把转变职能落到实处。
(十六)创新从转变作风、踏实服务入手。
民意如水,人民是天。改进思想作风、工作作风、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,求真务实,就要摒弃弄虚的、搞假的、玩空的、来飘的那一套,甘当公仆,恪尽职守,为百姓服务好,为发展服务好,为各项工作服务好。心里想着百姓,才能为百姓办事;身子扑到基层,才能让工作落实;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、依法办事,才能赢得群众依赖,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。
(十七)创新从改进方法、注重运作入手。
立足本职,放眼全局,敢于突破行政区划概念,跳出来看待本部门本地区的工作,就有可能进入新境界,创出新成效。创新的源头来自基层,创新的成果要用在基层。沉下身子,到基层去,到群众中去,多观察分析一些具体问题,多思考研究一些复杂问题,多探索解决一些疑难问题,通过谋划、运作把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省委的政策举措与实际结合,与基层结合,落实好、贯彻好。
(十八)创新从改革体制机制、优化发展环境入手。
体制机制的创新,能够催生领导方式的创新;领导方式的创新,又能在核心层面激活体制机制的创新。体制机制构建好了,也是发展的新优势。创新体制机制,首要的就是创新用人的体制机制。“猛将拔于卒伍,贤相起于郡县”。创新面前人人平等。不以权威压制人,不以名望排挤人,不以资历轻视人,要用“五重五不简单”的标准,不拘一格用人才,让更多开拓创新的干部脱颖而出。
(十九)创新与发展同行,创新与风险共存。创新活动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,只能成功、不容失败,必然导致不求作为、无所作为。创新领导方式,也要宽容失败,善待失败,才能使失败变为成功之母,解除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。
(二十)踏浪碧海豪情在,又见东风卷潮来。让我们用领导方式的创新,推动理论创新、制度创新、科技创新和方方面面的创新,使创新的活力充分涌流,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航船破浪前行。
发展无穷期,创新无止境。
数英雄,还看今朝!
责任重于泰山
—— 六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
(一)负责任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,也是我们党执政最重要的基础。有无责任心,关乎一切事业的兴衰成败。
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,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,是我们的出发点。
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建设中原经济区,是当前河南最伟大的事业,伟大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有责任心的人来完成。
(二)什么是责任?
责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。忠、孝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,强调的都是同一个词——责任。面对国家,没有责任感,哪有尽忠之心?面对长辈,没有责任感,哪有孝顺之心?面对自己,没有责任感,哪有进取之心?
责任是一切动力的源泉。志不大者智不达,有责任感才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。责任出智慧,出勇气,出力量。人的每一项潜能都因为有了责任的驱动,才变得更强大。
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。公仆有为民服务的责任,领导有科学决策的责任,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,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,父母有养儿育女的责任,儿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……
责任是一种主观追求。同样的工作,同样的条件,有人干得好,有人干得差,差别就在于有没有责任心。尽心尽责,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;漠视责任,再简单的工作也会出现差错。
(三)有责任,民族才有希望。
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,每一个时代都放射着履职尽责和使命担当的耀眼光芒。从商鞅变法图谋秦强,到岳飞报国抵御外辱;从李时珍呕心沥血传世《本草纲目》,到林则徐忧国忧民力行虎门销烟,责任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。
(四)有责任,生命才会闪光。
乡村女校长李灵,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,给买不起书的孩子们回收旧书本,称出来的是一斤斤的责任心。在自己可以开花的年华,她却做了祖国花朵的泥土,滋养出更多鲜艳。她用一个小女子的担当,许给家乡孩子一片未来。
青年学生洪战辉,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,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生命担起了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在贫困中求学,在坎坷中自强,生活让他过早地饱尝艰辛,也提前得到了收获,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男子汉。
从舍生忘死的魏青刚到百折不挠的张荣锁,从排爆专家王百姓到抗震英雄李隆……每一位“感动中国”的河南人身上,我们都体会到了责任的分量,也看到了责任的光芒。
(五)有责任,人格才最高贵。
一个小女孩俯身拾起果皮,担心这些垃圾弄脏干净的马路;几家民营企业捐款数亿元,为的是繁荣我省文化教育事业;一群在京务工的河南农民,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义务清洁首都卫生;沿海客商寻根中原,投资河南,回馈桑梓……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他自身的“名片”,有责任心,“名片”才显得高贵。
(六)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。
建设中原经济区,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、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“三化”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,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、延伸、拓展、深化,是凸显河南地位、服务全国大局的责任。
(七)大转变引领大发展,大发展呼唤大责任。
加快转变奋力崛起,“三化”协调城乡并进,河南任重道远。
区域经济协调发展,承接产业战略转移,河南义无反顾。
稳定农业粮食生产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,河南责无旁贷。
提高人民收入水平,全面建设小康社会,河南责有攸归。
……
(八)“位高者责重,名赫者责大”。在发展方式转变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,各级领导干部负有什么样的责任?肩负何种使命?
省委书记卢展工一再告诫,领导干部要始终怀着一颗对党忠诚之心,对人民负责之情,常想自己身居何位,该干何事,应负何责,把心思放在研究问题、推动工作、谋划发展上。
(九)毋庸讳言,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目前还存在事业心、责任感、使命感不强的问题,在承担责任上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,一些错误的论调还在一定范围内流行。
无用论——“大家都不负责,我一个人负责也白搭。”有的领导干部满足于随大流,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也有能力解决,只要别人不负责,他也揣着明白装糊涂,遇事学鸵鸟,事后诸葛亮。
吃亏论——“别人对我不负责,我对别人负何责?”有的领导干部精于算计,做了些许工作就指望上级肯定,组织嘉奖。一旦没有获得他所期望的回报,就牢骚满腹,消极懈怠,忘了为人民服务、对人民负责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。
唯上论——“上级指示我就做,上级不说我不做。”有的领导干部表面上看还算负责,实则是对责任的机械理解。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明明发现了,上级不说,他就不做。只唯上,不唯实。
功利论——“对个人前途有利的责任才算是责任。”有的领导干部看似肯负责,出发点不是为人民谋利,只是从一己私欲出发,幻想通过工作得到上级领导赏识,实现个人升迁。这种人往往只求短期效益,只为眼前考虑,不为长远负责。
形式论——“事必躬行就是负责任。”有的领导干部做事也勤奋,工作也辛苦,似乎这样就是负好了责。然而,“螃蟹吃豆腐,吃得不多,抓的不少。”不具备承担岗位职责的能力,思维僵化,头脑固执,瞎指挥、乱折腾。
……
以上种种错误认识,其根源都在于出发点不端正,落脚点不明确,责任感不强烈。对全国和周边省市加快发展的逼人形势看不清,对承接转移面临的大好机遇抓不住,对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精神吃不透,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内涵、思路、途径和措施弄不熟,对低碳经济、集聚发展等新理念、新概念搞不懂……一句话,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上,没有真正担起应尽的职责。
(十)当领导要围着责任转,做公仆要围着责任干,责随职走,心随责走。
责随职走,是负责任的前提。一个人随着职务的提升,随着手中权力的加大,责任越来越重。这个责任就是对党的事业的责任,为人民服务的责任。身处高位,手握重权,不是用来谋一己私利的,而是为了贯彻党的主张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
心随责走,是负责任的境界。有了责任的时候,就要让责任牢牢在心里扎根,心无旁骛地考虑如何尽责。用心负责,就不是口头负责,就不是表面负责,就是落到实处的负责,就是求质求效的负责。
(十一)职务就是责任,责任要放到心上。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,负什么责?怎样负责?必须常在脑中转,常在心里留。
忠诚履责。不管在哪个岗位,担任什么职务,连得最紧密的是责任。必须对党和人民交给的职责忠诚履行,做到不含糊、不糊涂、不变形、不走样。
尽心尽责。干工作,就要倾心投入,激情投入,有十分劲,决不使九分九。要全心全意承担责任,不能半心半意,更不能无心无意。
勇于担责。面对困难和风险,要勇于承担,敢于负责。出了事儿不能都往别人身上推,贪功诿过。百姓发出的呼声一定要负责任地答复,上级部署的任务一定要负责任地落实。
敢于问责。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,要敢于问责论处,这是从严治党、从严育人的需要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好自己的岗、看好自己的门、管好自己的人,这样才能促一方发展,保一方平安。
“群众心中有杆秤,称出你的轻和重。”称的是什么?就是称你负不负责任。关心同志是负责,提高效率是负责,廉洁自律是负责。责任天天与你相伴相生,责任无法推诿,责任不能懈怠。
看一个干部,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看他的责任心,看他是不是在工作岗位上很认真地做事,看他是不是真正做到对党负责、对人民负责。
一个干部的责任心,来自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,对人民群众深厚的爱。
(十二)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、农业大省、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的工业大省。大省要求我们要有大胸怀,大省赋予我们大责任。
大责任要有大眼光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高处着眼、从长远着眼、从大处着眼,放眼全局,善于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国内大市场中立足优势,乘势而为,决胜千里。
大责任要有大境界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“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,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,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”投入到工作中,超越自我,时刻想人民之所想,急人民之所急,服务人民“坚信不移、坚定不移、坚持不变”。
大责任要有大创新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和思维定势,反弹琵琶、独辟蹊径,为人不敢为、为人不善为、为人不能为,实现创造性作为。
大责任要有大担当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,把责任看得重一点,舍我其谁,勇立潮头,以超常的胆识、超常的勇气、超常的魄力,直面风险,迎接挑战,实现发展。
大责任需要务实精神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握政策、吃透下情,从老百姓最困难、最重要、最关注的问题入手,切实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事情办好,脚踏实地、真抓实干,讲实话、出实招、办实事、务实效。
(十三)真正对人民负责是不容易的。什么叫以人为本、什么叫对人民负责、什么叫有责任心,领导干部要经常深思内省。要不断强化公仆意识、服务意识,摒弃拍脑袋决策习惯,淡化官本位概念。要尊重科学、尊重规律、尊重群众,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,一切从实际出发,真正按规律办事,真正对事业负责,对人民负责。
(十四)观星斗以察南北,行江河则知浮沉。责任是一盏航灯,指引人们朝正确的方向行进;责任是一架天平,它称出生命价值的轻重;责任是一片沃土,能长出勇气、智慧和力量的大树。
(十五)我们对建设中原经济区这项伟大事业深怀敬畏,这种敬畏来自内心深处强烈的责任感。
发展洪流滚滚,责任重于泰山!